因”厌”而逃
在大一的时候不幸被建筑所录取,然后就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涯。沉重的绘画作业、几乎占满的课程使得我没有时间去思考自己的事情,当然这一部分也是我习惯了高中思维,没有逃课,现在想来最应该做的就是先确定兴趣与职业,然后确定目标,最后决定是否上课。总之就是绘画画到天昏地暗,摸鱼摸到“妻离子散”;一开始还怀着对大学的憧憬,瞬间就变成厌倦。在完成了课程设计之后,我的第一感觉是**“如释重负”而不是“欢呼雀跃”**,那时我意识到了,这不是我的职业,也不是我的兴趣,在办公室日复一日的绘画不是我的归宿,于是,我选择了转专业。
但是去哪里呢?我不知道。虽然父母推荐我按照兴趣读专业,但是我的兴趣是什么呢?我不知道。现在看来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一个学习能力不弱的人,竟然自己喜欢什么都不知道。虽然父母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让我独立自主,提早作出自己的选择和规划自己的职业,但是你又怎能指望一个被学校逼着从早上六点学到晚上十点的人有时间和精力去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呢?那时我意识到,局部的最优解不一定是全局的最优解,小学初中高中教育中有什么重要的东西被忽视了,有人欺骗了我,控制了我只管学习而不食人间烟火。于是我只能自己去尝试,找一个“看起来还不错”的专业。
一开始的想法是计算机,但是在开学不久这个念头就被打消了——因为我们学的Python课是垃圾,老师也是垃圾,教材也是垃圾。我就不懂本科教育怎么能腐朽成这个样子!书是稀烂的,语法都没讲完就讲绘图库、正则表达式,平时的上机实验就是做算法题,一个应用场景都没有。老师是落后的,还在用记事本写代码,一个劲讲0.1+0.2为什么不等于0.3,却不重视给学生培养逻辑思维和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课程是落后的,当大洋彼岸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CS的学生能够用他们老师开发的OK平台和网上资源自主学习时,老师们还在念ppt。我对它们的怨恨,移植到我对计算机的印象上,那时我不会想到,我会喜欢上计算机。
最终还是到了要抉择的时候,我选择和和父亲一样的专业,机械。
但事实证明,职业规划、个人兴趣、人生目标这些,只能由自己探索,选择将就只会带来巨大的痛苦,人无法违背自己的性格和心中的那份憧憬,即使过着旁人艳羡的生活,心底的声音在不断告诉你自己,你不幸福。
”逐渐“的转折
从大二开始我就决心要认真学习,一开始还是在补C语言的课程,之后由于自己想要去搞机器人,就去知乎上找了一些经验帖,都说要学C语言,最好还学一点html和Linux相关的知识,我就在B站一边跟着鹏哥学C语言,一边跟着pink老师学习html、css、Javascript。一开始还只是当做一门学科来看,后面发现我对此的喜爱超过了学科,更像是来自心底的呼唤——我想要多学一些计算机的知识。
于是,我从学C语言延伸到学C++、到汇编语言,从html到计算机网络,从操作系统到ubuntu。每天早上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vscode开始爽敲代码,为一个算法问题的解决而欣喜,为一个bug所困扰懊恼,也为计算机世界的新奇和无所不能所着迷,我开始在课堂上看计算机相关的视频和书籍,至于本专业的成绩被我抛之脑后。于是不出所料,所有的力学科目成绩只有70多,但是和数学、代码相关的轻轻松松就能上90,我意识到,在机械上我没有名为“兴趣”的天赋,没有“努力”的欲望,也没有对力学、计算和实验的”敏感“,当我用solidworks设计出机械臂的时候,我又一次体会了和学习建筑相同的感觉,但不同的是,这次,我找到了我想要为之奋斗、为之奉献一生的事业,那就是计算机。
同时,也是室友的一段话提醒了我
”你天天都敲代码,为什么你不去学习计算机呢?“
对呀,职业规划、人生兴趣的答案不就在眼前吗?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我下定了转行的决心。
艰难的计算机知识原始积累
既然要追求刺激,那就贯彻到底(误)
转行的第一步就是确定自己的目标岗位以及未来发展方向,那时的我对计算机相关的领域一知半解,还不确定是否要走某一个方向走一辈子,但是我确切的知道,我想要做软件,做能够实际落地,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软件或者是相关的代码产品,也就是说,做网站、游戏这些也在我的范围内,听起来好像有点贪心,但这确实是我所想的。
驱使我选择软件工程的因素有很多,比如3bluebrown自己开发的manimgl库可以做出精妙的数学教学视频,看见别人用flutter、vue、JavaScript等开发一个日记软件,或者是给知名软件写插件增强功能,但最重要的是,在一次课后大作业中,我根据任务需要,在vscode用Jupyter写了一系列的函数用于计算公式的值并输出图像,这样我只需要输入值,点击一下开始键,所有的数据在瞬间就出来了,不需要像其他人那样拿着计算器硬算。我意识到,我想要的创造就是这个——基于现实将任务流程化、逻辑化,转换为计算机代码并解决问题。在写函数的过程中,我真正体会到了函数封装、简单工厂模式等设计模式、注释和测试用例的写法等知识。也体会到了设计一个简单的程序并解决问题的快乐。
因此,我想要把这份快乐延续,并将这份火之意志传递给为此”面壁十年图破壁“的同侪❤️
不过,万事开头难。为了能够在计算机道路上走得更远,我决定跨考计算机,那么就从408开始学习。一开始的拦路虎就是数据结构,虽说这是408相对简单的,但还是让我吃了不少苦头,递归、汉诺塔、动态规划、DFS、最短路径问题,总是很难用代码写出来;虽说在跟着小林code、做了一些浙大的PTA,打蓝桥杯之后对算法有点理解了,但对于树、图等刷的力扣不多,还是需要多学多练,为此我跟着《大话数据结构》完整的敲完书中的代码之后,再看以前的算法就豁然开朗了。
接下来重量级的就是计算机组成原理,一开始听他人建议看了哈工大的教学课,但事实证明讲的不怎么样,不如湖科大教书匠一根,前面的数据表示部分,因为我有模电数电的基础,还好理解,但是到了后面的指令汇编我就看不懂了,查了一下要学汇编语言,就跟着王爽的《汇编语言》学了8086汇编语言,事实证明如果没有汇编的基础,计组是很难学好的。这样后面跟着王道学计组,一点点做真题,慢慢也体会到了计组的作用,但这还不是全部,我知道有一个非常经典的计算机组成原理的课,CS61C,等我完成了CS61AB之后,我一定会来挑战这个课程。
相当抽象的还有操作系统,还好我之前学了Linux,对于内核、进程和线程还是有一定的理解,不过多线程编程我还从来没有涉及到,我曾经看过OS的源码,一堆的struct和成员变量,现在常见的PID、UID、buffer等都是从这里开始定义并形成惯例的,可以说OS是先有工程实践再有理论总结,什么银行家算法、死锁避免、进程管程,都是在实际应用中改善计算机性能而开发的技术。国内的操作系统课目前没看到好的,有人推荐南大的OS课,这个我没做过,不太清楚,但是我知道大名鼎鼎的MIT6.S081,有一个7000行的能够运行的操作系统作业,我也会在打好基础的情况下再去学习的。
最简单同时也是最重要的课程是计算机网络,虽然在408中占比不高,但是如果你是干前后端这种业务岗,计算机网络才是用的最多的,重点推荐的是湖科大教书匠,PPT做的很好,讲解也不错,我记得当时一周就看完了,还觉得意犹未尽。不过国内的是五层架构,说实话过于理论而与实际有些脱节,国外都自顶向下教的,而且也主要教的是实际的行业标准TCP\IP架构,学五层架构只会让学生感到学的东西是用来应付考试而不是实际应用。
除了这些,我还去学习了一些计算机中常用的工具和知识,比如UML统一建模语言,自己注册了gihub并学习使用git,学习了离散数学(虽然没学完),如何提高打字的速度,如何科学地搜索和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如何有效提问,学会自我总结和归纳,还学习使用markdown语法、latex等,为以后看懂文档、写开发接口文档做准备。第一次学习如何在向云服务商购买OSS存储服务,域名,备案,网站部署和维护… 所有的这些都充满挑战,虽然我很愚笨,有些知识需要反复学习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奥妙所在,但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之中,我的计算机知识逐渐完备,成体系化。现在想来,从大二开始学C语言,一直到大三上这段敲代码的时光,是我自进入大学以来最有意义的日子,我真切感受到了学习的心酸和痛苦,也体会到了超乎寻常的快乐,对职业的看法日趋完善。
我想说,
还好我没放弃,我选择了继续努力,最终找到了人生的轨道。
个人爱好与职业
读者从前文看会觉得我好像是从大学才开始找人生目标和职业方向,但其实不是,在小学初中的时候这种职业选择就在我心底酝酿。尝试了很多,但都是兴趣爱好而不是职业,或者说只是一时的冲动。比如小学参加篮球比赛就以为自己以后就要去CBA了(笑),实际上这么矮的个子,球商不够,完全打不了职业;由于喜欢游戏、番剧就想要去报美术相关的培训班和学科,但实际证明喜欢的是打游戏、看番剧而不是制作游戏、绘画,两者完全不同。尝试了很多事物,但都没什么想要奋斗终生的感觉。换成一般的家长就会说我**“败家”**,这也学不进去那也学不进去,但是我的父亲一直鼓励我去尝试各种事物,无论成功与否,最重要的是让我学会独立作出选择,而不是当个“乖孩子”。即使转专业也依旧支持我,因为我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要对未来的生活负责。
我也有想要吐槽的地方,从学前、小初高,亚洲的学生养成计划就是一个词——读书考试,你有听过老师家长说要选好职业和人生目标吗?没有,至少在我所见到的县城的学校情况是——万般皆下品,唯有分数高。但其实有关理想梦想、生涯抉择这种东西本来就应该在初中高中的时候教导,很遗憾的是在亚洲,关于梦想、职业、实践能力、读书学习的任务一股脑的放在了大学,而刚进大学的这些学生大多都是学习机器,此举无异于将”囚犯“放出”监狱“,他们只会觉得茫然不知所措,习惯了对规则的服从,反而无法追寻向往的自由。
说了这些,就是想鼓励我的读者(大概率是学生),多尝试,多探索,找自己的职业和目标。这种东西急不得,也骗不了自己,也许会花很久才找到,但这旅途已足够波澜壮阔,不是吗?
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番外:一次偶然,一段人生-网站的开端
因为学不废vue所以All in hexo︿( ̄︶ ̄)︿
一开始是听从网上的经验贴和优秀程序员的建议,本来是想写博客然后托管到CSDN或者是博客园上面,但是CSDN博客质量良莠不齐,业内的风评不好;博客园生存艰难,业务难以为继,老实说我不是特别喜欢博客园的界面。偶然之间我看到大佬用几十分钟的时间做了一个hexo框架的博客,我就在想:我好像有手,可以一战!
但是万事开头难,光是最基础的hexo标准界面我就“跳水”(文明六的梗,意思是重开)了三次,到后面发现越来越不对劲,原来是github从2021年左右要使用SSL密匙登录,而我看的那个视频是2019年的,根本没有讲解这一步怎样操作o(╥﹏╥)o,那是我深刻感受到技术的更新迭代有多么快。好在最后还是在b站的帮助下成功建立了这个博客网站。
终于,结束了么……不!这是新的开始
在深入了解hexo之后,我才发现“凡属过往,皆为序章”,hexo博客可以添加插件,可以添加主题,甚至可以自己魔改,在hexo里面逛“程序员的衣柜”都把我看花眼了,最后思来想去,做出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All in butterfly!看这主题,优雅,简直是太优雅了!纷繁而不逐末,华丽而不失初心,简直是捡到宝了!
然后就花了我一个端午节配置主题……
不是哥们,这官方文档这么长的吗? 这就是代价吗?古尔丹。直接让我体会到一壶茶,一包烟,一个bug改一天是什么样的感受。不过多亏了这段经历,练就了我面对bug敢于说“断无此疏”的能力(doge),开玩笑,其实提升了我改bug的能力和心态。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一个博客网站,从望不可及,到留下憧憬的种子,再到真实地呈现在我眼前的时候,那种感觉,不能说是久旱逢甘霖,只能说是洞房花烛夜゚・✿ヾ╲(。◕‿◕。)╱✿・゚ 这样的感觉,我学电子琴、板绘和阅读的时候都确切感受过,得到的结果也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期。
回望现在,为生计而奔走的人们、为未来而迷惘踟蹰徘徊的人们、为机械麻木生活所困扰的人们,也许可以驻足停留想一想,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答案往往只是为了一句诺言,一份期待,而这足以帮助我们度过波澜壮阔的一生。
……
以后我会定期更新博客内容,不仅仅是计算机相关,也会有阅读笔记、绘画心得、闲谈甚至是游戏制作方面的分享,读者可以期待一下( ̄︶ ̄;)
然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共勉.
说在最后
若本站发布的资源因未及时联系作者导致侵犯他人权利,请直接与我联系,将做删除处理。




